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不同熱處理方式下蝦肉品質和蛋白質結構變化的差異
檢測樣品:蝦肉
檢測項目:品質 蛋白質結構變化的差異
方案概述:本試驗擬以刀額新對蝦為研究對象,用蒸制、烤制和微波加熱三種不同的熱處理方式,研究在復雜條件下蝦肉蛋白質結構的變化,分析不同熱處理方式下蝦肉蛋白質的結構差異, 為研究不同熱處理方式下蝦肉的消化吸收特性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提供理論依據。
本試驗擬以刀額新對蝦為研究對象,用蒸制、烤制和微波加熱三種不同的熱處理方式,研究在復雜條件下蝦肉蛋白質結構的變化,分析不同熱處理方式下蝦肉蛋白質的結構差異, 為研究不同熱處理方式下蝦肉的消化吸收特性和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提供理論依據。
主要設備:物性測定儀 TMS-pro, 美國 FTC 公司
檢測結果:質構是評價肉類品質的重要指標。在熱處理過程中質構的變化主要用來直觀表征肉制品的組織狀態、感官品質和物理結構等 。不同熱處理方式及程度對蝦肉質構的影響如圖 2 所示。
由圖 2a 可知, 隨著溫度的升高,不同處理蝦肉的彈性均出現先升后降的變化趨勢,但微波與烤制的蝦肉在70 ℃時彈性最大,分別為 3.91 和 2.31;當加熱溫度超過 70 ℃時,蒸制樣品彈性明顯高于微波樣品;蒸制樣品在 80 ℃時彈性最大,為 4.31,而烤制樣品在各個溫度下彈性均最差。在同一處理溫度時,不同處理樣品間的彈性差異也較大。彈性的變化趨勢與高瑞昌等的研究一致。
圖 2b 可以看出,烤制和微波處理的蝦肉硬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呈上升趨勢, 而蒸制處理過程對蝦肉硬度的變化不明顯。 當處理溫度達到 80 ℃前,烤制的蝦肉硬度高于微波;而達到過熱狀態時,微波處理的蝦肉硬度超過烤制處理,達到 136.53 N。
圖 2c 表明,隨著溫度的升高,烤制和微波處理的蝦肉咀嚼性呈上升趨勢,蒸制處理的出現波動性變化。在熱處理中心溫度低于 70 ℃時,烤制的咀嚼性最高,而超過 70 ℃時,微波處理的蝦肉咀嚼性升高速度快于烤制,到過熱時達到 114.98 N。 圖 2d 中烤制和微波處理的內聚性隨溫度的升高均出現先升后降的變化趨勢, 烤制內聚性在80 ℃時達到最高 0.49, 微波內聚性在 70 ℃時達到最高為 0.49。而蒸制呈現持續性上升的趨勢。從熱處理方式及程度對蝦肉品質的 TPA 分析可以看出,蒸制過熱處理組的彈性、硬度和咀嚼性低于蒸制其他處理組,這可能與蒸制的傳熱介質的特殊性相關,水蒸氣為介質加熱會使樣品受熱更為均勻,組織間的間隙增加,導致彈性、硬度及咀嚼性的降低。烤制和微波處理中硬度和咀嚼性的變化則與水分含量及水分活度的變化呈負相關。 Benito 等指出硬度變化可能與蛋白質變性程度有關,Rahman 等指出咀嚼性與硬度呈極顯著正相關,本試驗中樣品的硬度與咀嚼性變化趨勢與這些研究中的結論類似。
將不同熱處理方式及程度下蝦肉的質構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由表 1 可知,在蝦肉的熱處理加工期間,彈性與硬度呈負相關,與內聚性呈顯著正相關;硬度與咀嚼性呈顯著正相關,與內聚性呈顯著負相關;咀嚼性與內聚性呈負相關。由相關性分析可知,硬度與咀嚼性變化趨勢基本一致。
文獻來源: 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
相關產品清單
溫馨提示:
1.本網展示的解決方案僅供學習、研究之用,版權歸屬此方案的提供者,未經授權,不得轉載、發行、匯編或網絡傳播等。
2.如您有上述相關需求,請務必先獲得方案提供者的授權。
3.此解決方案為企業發布,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上傳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