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ISA(酶聯免疫吸附試驗)作為一種經典的免疫學檢測技術,包含直接法、間接法、夾心法(雙抗夾心法)和競爭法四種主要模式,不同模式適用于不同的檢測需求,合理選擇可顯著提升實驗的靈敏度與準確性。
1.直接法:快速篩查
原理:抗原直接包被固相載體,加入酶標記抗體一步完成檢測。
適用場景:適用于對檢測速度要求高、樣本量大的場景,如臨床急診樣本的初步篩查(如流感病毒抗原檢測)或環境污染物(如黃曲霉毒素)的快速檢測。
優勢:操作簡便、耗時短(僅需1次孵育),但靈敏度較低,且酶標抗體種類有限。
選擇策略:適用于已知抗原且對靈敏度要求不高的定性或半定量檢測。
2.間接法:抗體檢測利器
原理:抗原包被后,加入待測抗體,再通過酶標二抗放大信號。
適用場景:廣泛用于血清學診斷(如乙肝病毒抗體檢測)、疫苗免疫效果評估(如中和抗體滴度測定)及自身免疫病抗體篩查(如抗核抗體檢測)。
優勢:靈敏度高(二級信號放大)、可檢測多種同種型抗體,但存在交叉反應風險。
選擇策略:適用于抗體定量或定性分析,尤其適合樣本中抗體濃度較低的場景。
3.雙抗夾心法:高靈敏度定量分析
原理:捕獲抗體包被固相載體,結合樣本抗原后,再加入檢測抗體(酶標記)形成“夾心”結構。
適用場景:臨床診斷中的核心模式,如腫瘤標志物(AFP、CEA)、細胞因子(IL-6、TNF-α)及病原體抗原(HIVp24)的定量檢測。
優勢:特異性高、靈敏度強(可檢測pg/mL級抗原),但需保證兩種抗體識別不同抗原表位。
選擇策略:適用于復雜樣本中低豐度抗原的精準定量,尤其適合疾病早期診斷。
4.競爭法:小分子檢測利器
原理:樣本中的抗原與酶標抗原競爭結合有的包被抗體,信號強度與樣本抗原濃度成反比。
適用場景:小分子物質(如藥物、激素、農藥殘留)的定量檢測,如三聚氰胺殘留檢測。
優勢:可檢測缺乏兩個以上抗原表位的小分子,但線性范圍較窄。
選擇策略:適用于分子量<10kDa的小分子物質,需通過標準曲線嚴格校準。
選擇策略總結
定性/半定量:優先選擇直接法或間接法。
高靈敏度定量:雙抗夾心法為選擇。
小分子檢測:競爭法是選擇。
實驗設計需考慮:樣本類型(血清、細胞上清、環境樣本)、目標物特性(分子量、濃度范圍)及實驗室條件(設備、操作復雜度)。
通過合理匹配檢測模式與實驗需求,可大化ELISA技術的優勢,為科研與臨床提供可靠數據支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