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米級精度作為精密工業制造領域的核心指標,其實現既依賴于機械、電子、材料、物理等學科的協同創新,也推動著精密加工工藝向高效化、智能化實現路徑突破。
如今,微納3D打印技術 正在推動多項研發成果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例如,在生物醫學領域,通過載活細胞打印能力,推動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的突破;在微電子行業,微米成型技術加速了芯片封裝與柔性電子的發展;在航空航天領域,可實現輕質高強度構件的整體制造,從而顯著提升裝備性能。
為進一步提升微納3D打印智能化、高效能、穩定性綜合能力,摩方精密全新升級microArch® S230A(光學精度:2μm),通過智能參數調控與自動化調平系統深度融合,使微觀器件自由構建產生數量級提升,正推動著制造業向微觀尺度與功能集成的全新維度演進。
01 核心優勢:從單點突破到系統化賦能
作為摩方精密的明星機型,microArch® S230A(2μm)的核心優勢已從基礎性能突破向系統化智能升級躍遷。此次迭代主要在自動化、兼容性兩方面做優化提升:
①自動水平調節系統,高精密調平少等待
S230A集成平臺自動調平、繃膜動態校準與滾刀智能調節功能,工藝參數設置、液面平衡及流平時間控制等關鍵工序自動化,將打印前調平校準時間壓縮至3分鐘內完成,顯著減少操作人員打印準備時間。其次搭載高精密運動控制系統,XYZ軸重復定位精度達±0.2μm,配合氣浮平臺與激光測距模塊充分保障復雜異形微結構一次成型精度和質量。
②多材料適配,覆蓋科研和工業全場景需求
智能液槽加熱系統,突破地域環境對材料流變特性的限制,兼容高粘度工程樹脂,生物相容性樹脂、耐高溫樹脂、犧牲樹脂、陶瓷漿料(氧化鋯/氧化鋁)、高精度水凝膠等多種材料,支持從實驗室原型到工業終端產品的全流程開發。

02 科研創新:構建跨領域技術底座
①高精密微針加工技術突破
北京理工大學姜瀾院士、韓偉娜研究員團隊提出了一種新型制造高精度三維微結構的加工方法。該團隊采用microArch® S230 3D打印系統和飛秒激光貝塞爾光束制孔相結合的方法創建了具有高度定制、精確結構和高效加工的三維結構。并將該技術成功應用于定制微針的生產,包括斜尖微針和多孔微針,證明了該技術具有廣泛、高效的微孔加工能力,峰值制孔速度可達每秒20萬個孔。這項技術不僅為制造具有微細腔體結構的三維器件提供了創新方法,而且具有廣泛的工業應用前景。

在精準醫療領域方面,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徐曉嶸教授課題組開發了一種能夠同時裝載PB和CUR的多功能微針,采用S230 3D打印設備實現了微錐結構模板的高精度打印(直徑:50μm,高度:40μm),并通過翻模技術制備了PDMS模具。該項研究成果可以擴展創建各種無痛、高效、抗吸濕和多藥負載的微針,為病變提供協同治療。

② 師法自然,仿生學探索和實踐
武漢大學動力與機械學院薛龍建教授課題組聯合工業科學研究院趙焱教授設計開發了一種具有魚鱗結構的Janus水凝膠涂層,該涂層由具有仿魚鱗結構的減阻上表面和較強黏附性能的下表面組成,表現出優異的力學強度、抗溶脹、抗污染和減阻性能。作者通過S230 3D打印系統打印了以翹嘴魚魚鱗為原型的仿生模板。

近日,薛龍建教授課題組又再次發布頂刊,受到南洋杉啟發構建了仿生拓撲彈性液體二極管,同樣采用了S230 3D打印系統制備了仿南洋杉葉片棘輪陣列硬模板,結合軟印刷技術與基底預拉伸制備了TELD。該研究成果不僅能夠實現液體的單向長程輸運,還可對流動路徑進行原位動態調控,為微流控系統提供了一種動態控制新策略。

③光學革命:超透鏡精度躍升
鑒于太赫茲信號的高穿透性和非電離特性,香港城市大學太赫茲與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成功研制了超寬帶無色差超分辨廣角太赫茲成像透鏡,該透鏡結構是通過S230 3D打印系統制備而成。
該項成果極大的推進了太赫茲成像技術的發展,突破了消色差透鏡系統復雜,分辨率低,大數值孔徑與大工作帶寬不可兼容,消色差與消彗差不可兼容等技術難題,為新一代緊湊可集成的太赫茲成像系統的研發提供了全新的技術路徑。

來自不同領域的科研成果共同證明,S230 3D打印系統通過摩方微納3D打印技術賦能,可實現多尺度復雜科研結構的精準制備,將研發周期大幅度縮短,助力生物醫療、仿生工程、精密電子、超材料、新材料、太赫茲等多個高精尖科研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為復雜結構的高效制備與性能定向優化提供了系統性解決方案。
03 工業賦能:重塑制造產業鏈
在工業領域,摩方微納3D打印技術也發揮著重要的賦能與支持作用。北京大學南昌創新研究院聯合摩方,利用S230A 3D打印系統開發出204通道高通量微流控芯片。該芯片通過W/O/W雙乳化模板,成功制備PLGA-納曲酮載藥微球,粒徑均一性CV值<5%,包封率達85.3%,推動阿片類藥物依賴治療進入臨床轉化階段。
相較于傳統微流控制備方法,本技術通過高精密增材制造工藝有效解決了通量受限、粒徑分布不均、生產成本高及制備效率低等技術難題,大大提升了藥物控釋的精準度。該研究成果不僅實現了微流控載藥微球制備技術從實驗室規模向工業化生產的跨越,更為新型藥物遞送系統的開發提供了重要支持。

近年,德國工業BANTLE 3D陸續用摩方設備完成了多個高難度項目,包括一塊完整機械手表所需的百余個微型零部件;化妝品行業的睫毛膏刷模;醫療領域的生物相容性零件;電氣行業非導電陶瓷部件的初步工藝試驗等,助力其客戶突破傳統工藝瓶頸的微型加工技術。近日,BANTLE 3D即將引入S230A 3D打印系統,成為歐洲具備2μm級工業打印能力的企業之一。其新建2000㎡工廠集成脫脂燒結產線,預計為精密電子、通訊、航空航天領域提供耐高溫陶瓷組件。

04 以精密之名,驅動無限可能
從確保實現微流控芯片高通量構建,到通信器件的商業化落地,摩方microArch® S230A始終以技術為錨點,建立科研創新和產業落地的雙向賦能機制。截至2025年4月,摩方已支持超百篇SCI頂刊論文、多個產業化項目,并與全球40國頂尖機構共建精密制造生態。未來,我們將繼續以“微米級創新”重塑宏觀世界,與合作伙伴共赴精密制造新紀元。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