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離子化脂質結構中linker對LNP的理化性質、體內外表達和靶向性的影響

01
—
材料與方法
可電離脂質的設計與合成:我們設計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可降解連接子(如酯鍵、碳酸酯鍵、酰胺鍵和脲鍵)的可電離脂質。通過核磁共振(NMR)和質譜技術對這些脂質進行了表征,并評估了它們在乙醇和水/乙醇混合物中的穩定性。
LNP的制備與表征:采用微流控混合裝置制備LNPs,并使用動態光散射(DLS)和zeta電位分析儀對LNPs的粒徑、多分散指數(PDI)和zeta電位進行了表征。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評估了mRNA的封裝效率。
體外與體內轉染效率評估:在HeLa、RAW264.7和HepG2細胞系中評估了不同LNPs的體外轉染效率。通過尾靜脈注射LNPs至C57BL/6J小鼠體內,并使用生物發光成像技術評估了LNPs在主要器官中的分布和mRNA表達水平。
安全性評估:通過ELISA檢測了小鼠血漿中細胞因子(如MCP-1、IL-6、TNF-α和IL-10)的水平,并使用血生化分析儀評估了肝功能標志物(如AST、ALT和ALP)的水平,以評估LNPs的體內安全性。
療效評估:在轉移性肺癌小鼠模型中評估了負載偽單胞菌外毒素A(mmPE)mRNA的LNPs的抗腫瘤療效。通過測量肺重量、肺轉移結節數和小鼠生存期來評估治療效果。
02
—
實驗結果
2.1 可電離脂質的穩定性和LNP表征:
在評估了所設計的具有不同連接子的可電離脂質在乙醇和水/乙醇混合物中的穩定性后,我們發現酰胺(如lipid 34)和脲鍵(如lipid 35)連接子的脂質在這兩種溶劑系統中均表現出較高的穩定性,未發生明顯的水解。相比之下,含有酯鍵(如lipid 14)、反向酯鍵(如lipid 32)和碳酸酯鍵(如lipid 33)連接子的脂質在水/乙醇混合物中迅速降解。這些結果表明,酰胺和脲鍵連接子能夠顯著提高可電離脂質的化學穩定性,有利于LNPs的長期儲存和應用。
通過微流體混合裝置制備的LNPs,其粒徑、多分散指數(PDI)和zeta電位等物理化學性質得到了詳細的表征。結果表明,所有LNPs的粒徑均在100 nm左右,PDI均小于0.1,顯示出良好的單分散性。此外,含有酰胺和脲鍵連接子的LNPs具有正zeta電位,而含有酯鍵、反向酯鍵和碳酸酯鍵連接子的LNPs則具有負zeta電位。所有LNPs的mRNA封裝效率均超過95%,進一步通過瓊脂糖凝膠電泳確認了mRNA的完整封裝和保留。

2.2 體外轉染效率:

2.3 體內轉染效率與生物分布:




03
—
討論
04
—
結論
參考文獻:Somu Naidu, Gonna, et al. "Ionizable Lipids with Optimized Linkers Enable Lung-Specific, Lipid Nanoparticle-Mediated mRNA Delivery for Treatment of Metastatic Lung Tumors." ACS nano (2025).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