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細胞培養是指從腫瘤組織中分離出腫瘤細胞,在體外模擬體內環境使其生長、增殖的技術。以下是腫瘤細胞培養的基本方法:
培養前準備
實驗器材:準備細胞培養瓶、培養皿、移液管、離心管、顯微鏡、二氧化碳培養箱、超凈工作臺等。所有器材需經過嚴格的清洗、消毒和滅菌處理,以防止微生物污染。
培養基:根據腫瘤細胞的類型選擇合適的培養基,如 RPMI - 1640、DMEM 等。培養基中通常需添加 10% - 20% 的胎牛血清,以提供細胞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和生長因子。此外,還需加入青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以防止細菌污染,其終濃度一般為青霉素 100 U/mL、鏈霉素 100 μg/mL。
消化液:常用的消化液為胰蛋白酶 - EDTA 混合液。一般胰蛋白酶的濃度為 0.25%,EDTA 的濃度為 0.02%。
細胞取材與分離
取材:在無菌條件下,從手術切除的腫瘤組織中獲取標本。盡量選取腫瘤邊緣生長活躍的部分,避免取到壞死灶。將取下的組織放入含有預冷的、含抗生素的 PBS 緩沖液的無菌容器中,盡快送往實驗室進行處理。
分離:將腫瘤組織在超凈工作臺上用 PBS 緩沖液沖洗數次,去除血液和雜質。然后將組織剪成 1 - 2 mm3 的小塊,加入適量的消化液,在 37℃恒溫箱中消化 15 - 30 分鐘,期間輕輕搖晃容器,使組織塊與消化液充分接觸。當組織塊變得松散,大部分細胞解離下來時,加入含有血清的培養基終止消化。通過濾網過濾細胞懸液,去除未消化的組織塊,然后將細胞懸液離心,轉速一般為 1000 - 1500 rpm,離心 5 - 10 分鐘,棄去上清液,得到腫瘤細胞沉淀。
細胞培養
接種:用適量的培養基重懸細胞沉淀,調整細胞密度,一般為 1×10? - 1×10?個 /mL。將細胞懸液接種到培養瓶或培養皿中,輕輕搖勻,使細胞均勻分布。然后將培養瓶或培養皿放入二氧化碳培養箱中,在 37℃、5% CO?的條件下培養。
換液:培養過程中,細胞會消耗培養基中的營養物質,并產生代謝廢物。因此,需要定期更換培養基,以維持細胞的生長環境。一般每隔 1 - 2 天觀察細胞生長情況并更換培養基。當細胞生長至匯合度達到 80% - 90% 時,需要進行傳代培養。
細胞傳代
消化:吸去培養瓶中的舊培養基,用 PBS 緩沖液沖洗細胞 1 - 2 次,去除殘留的培養基和血清。然后加入適量的消化液,覆蓋細胞表面,在 37℃下消化 1 - 3 分鐘。當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變圓、間隙增大時,加入含有血清的培養基終止消化。
吹打與接種:用移液管輕輕吹打細胞,使細胞從培養瓶壁上脫落下來,形成細胞懸液。將細胞懸液轉移到離心管中,離心,轉速和時間與初次分離細胞時相同。棄去上清液,用適量的新鮮培養基重懸細胞,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將細胞接種到新的培養瓶中,繼續培養。
細胞凍存與復蘇
凍存:當細胞培養到一定數量時,為了長期保存細胞,需要進行凍存。將細胞消化成單細胞懸液,離心后棄去上清液,加入適量的凍存液(一般為含 10% DMSO、20% 胎牛血清的培養基),使細胞密度為 1×10? - 1×10?個 /mL。將細胞懸液分裝到凍存管中,密封好,然后按照一定的降溫程序進行凍存,一般先在 4℃冰箱中放置 30 分鐘,再放入 - 20℃冰箱中放置 1 - 2 小時,最后放入 - 80℃冰箱中過夜,次日轉移到液氮中保存。
復蘇:從液氮中取出凍存管,迅速放入 37℃水浴鍋中,輕輕搖晃,使其在 1 - 2 分鐘內快速解凍。然后將細胞懸液轉移到離心管中,加入適量的培養基,離心,棄去上清液,用新鮮培養基重懸細胞,接種到培養瓶中,放入二氧化碳培養箱中培養。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