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一種將羅丹明母核氧原子替換為硅的新型熒光染料-硅羅丹明熒光探針SiR
閱讀:421 發布時間:2021-2-12羅丹明染料具有結構穩定和較長的發射波長等特點,其吸收光譜靠近可見光區,因而羅丹明熒光衍生物在生物熒光標示與識別這一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用它們制成的生物熒光探針可用于測定生物細胞中的離子,電荷,新陳代謝等性能,但羅丹 明染料的熒光波長通常都小于 600 nm,具有較強的生物背景熒光的干擾,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 在生物成像等領域的實際應用。將羅丹明母核的氧原子替換為硅原子,所發展的硅羅丹明不僅 具備傳統羅丹明熒光染料的優點,還可將熒光波長紅移至近紅外波段,很好地解決了羅丹明熒 光波長較短的問題。
通常,響應型熒光探針的成像機理如 下:
分子探針可以和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質發生特異 性的化學反應,并且伴隨著諸如熒光強度、激發或發 射波長等光物理性質的變化[2]。迄今為止,分子熒光 探針在生物學、生理學、藥理學領域取得了顯著的應 用進展,備受化學家和生物學家的關注。在眾多熒 光團(例如香豆素、氟化硼二吡咯(BODIPY)和菁染 料等,見圖 1)中,由于羅丹明熒光染料具有優異的光 物理性質,如高摩爾消光系數、高熒光量子產率和很 好的耐光性等,因此將羅丹明染料作為熒光探針和 生物標記物具有顯著優勢。 近紅外熒光(650~900 nm)具有組織穿透力強和 光散射少的特點,很大程度地避免了生物自發光的 干擾,在細胞、活體成像中有著短波長熒光* 的優勢[6]。值得注意的是,羅丹明染料及其衍生物的 熒光發射波長一般小于 600 nm,限制了其在生物成像領域中的應用[7]。因此,在保留羅丹明染料 優異光物理性質的基礎上,通過化學修飾將其熒光 發射波長拓展至近紅外區域具有重要意義。
化學修飾后進衍生出了一系列新型近紅外羅丹明染料,如si-羅丹明(sir)、ge-羅丹明(ge-r)和sn-羅丹明(snr)等,其中根據激發波長不同,還可細分至:sir650(ex646nm、em660nm)、sir680(ex674nm、em689nm)、sir700(ex691nm、em712nm)等。
供應商:陜西新研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請點擊此處進入陜西新研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臺查看
請點擊此處進入陜西新研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展臺查看
將不同的基團用來修飾硅基羅丹明染料,擴大了該染料的應用范圍,陜西新研博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硅基羅丹明染料包括:
SiR-NHS ester,
SiR-alkyne,
SiR-azide,
SiR-BCN,
SiR-COOH,
SiR-Maleimide,
SiR-tetrazine,
SiR-DBCO,
SiR650-BG,
SiR700-B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