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簡介
1、過濾作用
填料截留過濾進水中的大的顆粒物和懸浮物
2、水解作用
厭氧微生物可以將大分子的不溶性的物質水解轉化為小分子的可溶性的物質
![]() |
濰坊魯盛水處理設備有限公司 |
—— 銷售熱線 ——
13070717631 |
10t/d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
10t/d一體化污水處理裝置現貨,隨時可以發貨。
AO工藝現價只需25000元,送貨到現場、安裝、調試。
接種培養方案
1)接種量的大小:污泥接種量一般不應少于水量(有效池容)的8-10%,否則,將影響啟動速度。
2)接種:接種培養水為稀釋后低濃度的處理水。在正常20-35℃的條件下,水解酸化池中活性污泥投加比例8%(濃縮污泥),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投加的比例不同,溫度越低投加量越大。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條件,連續悶曝(曝氣期間不進水)3-7天后,檢查處理效果,在確定微生物生化條件正常時,進行下一步馴化培養。
一般來講,在低于20℃的條件下,接種和啟動均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冬季運行時更是如此。因此,建議冬季運行時污泥分兩次投加,一次投加活性污泥投加比例8%(濃縮污泥),連續悶曝(曝氣期間不進水)7天后,檢查處理效果,在確定微生物生化條件正常時,方可小水量(低濃度水)連續進水25天,待生化效果明顯或氣溫明顯回升時,再次投加10﹪活性污泥,生化工藝才能正常啟動,進行下一步馴化培養。
在接種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檢測水溫、PH值等,污泥方面,需要微生物鏡檢,觀察污泥形狀顏色等,COD的檢測也可以幫助確認接種是否成功。
3)脫水污泥:脫水干污泥接種培菌的過程與濃縮污泥培菌法基本相同。接種污泥要先用剛脫水不久的新鮮泥餅,投加至曝氣池前需加少量水并搗成泥漿。干污泥的投加量一般為池容積的8%。干污泥中可能含有一定濃度的化學藥劑(用于污泥調理),如藥劑含量過高、毒性較大,則不宜用作為培菌的種泥。
鑒定污泥能否作接種用,可將少量泥塊搗碎后放入小容器(如燒杯或塑料桶)內加水曝氣,經過一段時間后如果泥色能轉黃,就可用于接種。接種的過程中,注意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排泥,加新泥,以保證干污泥的無效成分排除即可。
3、馴化培養
接種菌種完成后,在連續運行已見到效果的情況下,采用遞增污水進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適應新的生活條件,而厭氧進水濃度遞增比例則要小,且厭氧池中PH值應保持在6.5-7.5范圍內,不要產生太大的波動,在這種情況下水量才可慢慢遞增。直至適應原水濃度為準,基本指標為COD,B/C,不出現大量泡沫漂浮污泥。
調試運行期指標負荷的控制及注意事項
1、調試運行期指標負荷的控制
水解酸化池由于抗沖擊負荷比較好,所以對于水溫,保持在室溫溫度20℃就可以;PH理論的要求為5-6.5,相比于其他厭氧處理工藝來說,要求沒有那么苛刻,只要不出現大量污泥上浮,或者泡沫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放大一些范圍。
調試初期主要控制運行參數為水力負荷(即上升流速)和停留時間,污泥濃度和污泥泥位,排泥和回流污泥。根據一般情況下設計參考值,上升流速為0.5-1.8m/h,污泥濃度在10-20g/l,停留時間在5-8h,泥位(上清液高度)應保持在1.2-2m之間,是比較穩定的系統。
在這個范圍內,污泥濃度與上升流速、停留時間是成反比例關系的,初期由于MLSS比較少,且沒有達到一個相對比較穩定的系統,所以減小上升流速,延長停留時間,可以保證污泥濃度的升高,由于在馴化階段,已將污水調整至正常來水濃度,所以取低上升流速為初期的對策,具體數值需參考實際設計參考值。初期階段,污泥回流是非常必要的,當然,這需要與來水流量配合,以保證要求的上升流速。
這段時間,減少排泥量,必須保證一定的污泥齡(ts=6d),排泥時需要參照COD,SS的前后變化、SV30、MLSS等指標,如果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測一下B/C的前后變化,如果上升,說明COD轉化為可溶性的量有所增加,說明運行良好。其次,污泥顏色的變化,正常的厭氧菌為棕色或深棕色,并且呈現絮狀。第三,鏡檢觀察生物相,厭氧階段,微生物主要是細菌為主,原生動物量會有所下降。DO一般小于等于0.2-0.3mg/l。
連續進水觀測幾天,如保持到設計范圍值標準,出水指標無大的變化時,根據情況調整水力負荷(上升流速),包括加大回流,加大進水量,由于厭氧調試變化比較慢,污水情況良好的話,一般在1個月左右,調整的過程中不能太快。這段時間,可以根據MLSS的量,或者出現大量懸浮的污泥時,調整排泥量。整個系統是以穩定為主,不要過度的追求降解效果,做好日常檢測,主要注意各項指標的變化情況,如果前后變化比較大,說明有問題需要調整。
注意事項
1)如果是AO工藝或者是好氧后二沉池回流污泥,注意檢測回流污泥的DO,如果DO比較高,可以適當的增加沉淀時間。
2)如無均勻補水系統,需要確保攪拌機或者推流器正常運轉,以防止污泥堆積形成死泥區。
3)如果來水營養物質不足的話,需補充一定量的營養物質,經典的C:N:P=(350-500):5:1,主要還是看出水指標變化。
4)厭氧階段有污泥上浮屬于正常現象,主要是由于厭氧產氣導致,但是如果大量的污泥上浮,或者是泡沫夾帶黑泥,說明污泥老化,則需要排泥。
5)注意做好每天的記錄,制定好檢測指標表格。
好氧顆粒污泥是微生物在特定環境下自發凝聚、增殖而形成的生物顆粒,具有結構緊密、沉降性能好、耐沖擊能力強、能承受較高有機負荷的特點。顆粒污泥結構的特殊性還表現在,它能夠在1個顆粒內同時保持多種氧濃度環境與營養環境,顆粒*的氧濃度梯度為各種微生物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因而具有多種代謝活性,具有同步脫氮除磷的能力。同時其在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難降解廢水、有毒廢水以及吸附重金屬等方面也具有*的優勢。目前好氧顆粒污泥是污水處理領域的研究熱點之一,在大量理論研究基礎上,研究者進行了好氧顆粒污泥處理實際污(廢)水的小試和中試,并取得較好的處理效果。
好氧顆粒污泥形成機制
顆粒污泥的形成過程因培養污泥的種類及研究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目前*的模型包括以下4個步驟:(1)在重力、擴散力、熱力學作用力(如布朗運動)、細菌自身運動和水力剪切力等作用下,發生細菌間的相互碰撞以及細菌與固體表面的黏附,得到初的顆粒晶核;(2)在生物作用力(如離子鍵、氫鍵、細胞膜粘連溶融等)、物理作用力(如疏水作用、表面張力、范德華力、吸附架橋等)和化學作用力等的作用下,細胞間或細胞與固體懸浮物之間的連接會更加穩定,因而使碰撞得到的微生物聚集顆粒晶核保持穩定并進一步形成微生物聚集體;(3)在微生物、微生物分泌胞外多聚物(EPS)、菌群的生長與優勢競爭等作用下,生物聚集體內的微生物持續重復生長、繁殖、聚集,逐漸形成初生顆粒污泥;(4)在水力剪切力的強化作用下,初生顆粒污泥形成穩定的三維空間結構。M. Y. Chen等[7, 8]在SBR中用含 500 mg/L苯酚的合成廢水成功培養出好氧顆粒污泥,通過多色熒光原位雜交技術,檢測了剛接種的新鮮污泥和培養成熟的顆粒污泥的內部結構。熒光染色和CLSM都表明,微生物自凝聚是顆粒污泥形成的初步驟。聚合在一起的微生物在附著點分泌EPS并增殖使污泥生長,終形成顆粒污泥。
接觸氧化床的作用原理
1、吸附作用
好氧微生物在填料上生長繁殖過程中相互部結形成表面積較大的、濃度較高的生物膜可以大量吸附水中大部分的有機污染物使污染物濃度降低
2、攝取、分解作用
在向反應器內不斷通空氣的情況下好氧微生物可以將吸附的有機污染物作為營養物質攝人體內進行代謝一部分用于自身的生長繁殖一部分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接觸氧化床使農村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濃度進一步降低出水CODcr、BOD5去除率達到80%以上,可以達到國家污水排放二級標準。
沉淀池的工作原理
1、利用重力作用使接觸氧化床出水中比重大于水的懸浮污泥下沉至池底從而使之從水中去除保證較好的出水水質
2、沉降至底部的污泥并自動返回至接觸氧化床以維持接觸氧化床的污泥濃度。
生物接觸氧化法
生物接觸氧化法是從生物膜法派生出來的一種廢水生物處理法即在生物接觸氧化池內裝填一定數量的填料利用棲附在填料上的生物膜和充分供應的氧氣,通過生物氧化作用,將廢水中的有機物氧化分解,達到凈化目的。它具有活性污泥法特點的生物膜法兼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優點。在可生化條件下不論應用于工業廢水還是養殖污水、生活污水的處理都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該工藝因具有高效節能、占地面積小、耐沖擊負荷、運行管理方便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的污水處理系統。
小區生活污水(經化糞池)自流入細格柵池去除大顆粒可沉固體及水中懸浮物后流入調節池。調節池出水進入生物接觸氧化池在生物接觸氧化池池內填充軟填料曝氣廢水流經填料層使填料表面長滿生物膜增加微動力即小型鼓風機鼓風使污水在有氧條件下與生物膜充分接觸污水中的微生物將污水中殘留的有機物逐步氧化為二氧化碳、水和細胞物質污水得到凈化。同時控制溶解氧水平保證污水中氨態氮由硝化細菌轉化成為硝態氮。出水經沉淀池進行固液分離,然后導入過濾池內填充硬填料石英砂,對沉淀池出水進一步吸附、沉淀處理使出水達到排放要求。后污水流入消毒池用二氧化氯消毒出水達標外排。
地埋式生活污水處理技術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具有占地面積小,不易破壞周圍小區景觀等特點同時地埋式污水裝置亦能將噪聲和臭氣對住小區居民的影響減輕到低。地埋式生物接觸氧化法工藝施加了微動力改變污水處理裝置供氧不足、生物活性不夠的狀態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微動力曝氣池單元為模塊結構,可較好滿足小區污水處理站廠分期建設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