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介紹
日處理30立方米污水處理設備
通用設備,使用方便、靈活,成本低。
公司產品: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二氧化氯發生器、氣浮機、加藥設備、絮凝沉淀設備、一體化泵站、UASB厭氧設備、機械過濾器等。
活性污泥法運行中常見的問題
(1)污泥膨脹
廣義的講把活性污泥的凝聚性和沉降性惡化,以及處理水混濁的現象總稱為活性污泥的膨脹。也就是說,活性污泥的膨脹就是指污泥體積增大而密度下降的現象。
污泥膨脹上浮的原因很多,除了理化、生物及生化方面的原因外,還與運行管理和構筑物結構形式等有關。
解決污泥膨脹的方法因產生原因而異,概括起來就是預防和抑制。
預防就是加強管理,即使監測水質、曝氣池污泥沉降比、污泥植樹、溶解氧等,發現異常狀況,及時采取措施。污泥發生膨脹后,要針對發生膨脹的原因,采取相應的措施:當進水濃度達和出水水質差時,應加強曝氣,提高供氧量;加大排泥量,提高進水濃度,促進微生物新陳代謝過程,以新污泥置換老污泥;曝氣池中含碳高而使碳氮比失調時,投加含氮化合物。
(2)污泥的致密與減少
污泥體積指數減少會使污泥失去活性。引起污泥致密與減少的因素有:進水中有機懸浮物突然增多;環境條件惡化,有機物轉化率降低;有機物營養減少;污泥上浮而造成污泥流失等。
(3)泡沫問題
當廢水中含有合成洗滌劑及其他起泡物質時,就會在曝氣池表面形成大量泡沫。泡沫影響二沉池的沉淀效率,惡化出水水質,影響環境衛生。
抑制泡沫的措施有:在曝氣池上安裝噴灑管網,用壓力水噴灑,打破泡沫;定時投加除沫濟以破除泡沫。
活性污泥法運行中需要測定的主要項目
污泥——在標準活性污泥法里,以SVI=50~150為理想,達到200以上則認為污泥可能膨脹;
曝氣池混合液懸浮固體濃度MLSS或MLVSS——標準活性污泥法中,通常MLSS=1500~2000mg/L。
生物相的顯微鏡觀察——好的活性污泥在顯微鏡下看不到或很少看到分散在水中的細菌,看到的是一團團結構緊密的污泥塊;不太好的活性污泥,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絲狀菌,亦可看到一團團污泥塊;很差的活性污泥,則絲狀菌很多;鞭毛蟲和游動型纖毛蟲只能在有大量細菌時才出現;固著型纖毛蟲(如鐘蟲),存在于有機物很少,BOD5在5~10mg/L左右的廢水中;輪蟲在水質十分穩定、溶解氧充分時才出現。
日處理30立方米污水處理設備反映污泥營養的項目屬于污泥營養的測定項目有:BOD5;出水氨氮(至少1mg/l);出水磷(至少1mg/l);溶解氧
活性污泥處理工藝
(1)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處理工藝
其工藝特點是將曝氣池和沉淀池合而為一,生化反應雖分批進行,基本工作周期可由進水、反應、沉淀、排水和閑置五個階段組成。
(2)生物吸附氧化法(AB法)
活性污泥處理工藝
特點
(1)AB法屬于兩段活性污泥法范疇,但通常不設初沉池,以便充分利用活性污泥的吸附作用;
(2)*和B級的污泥回流是截然分開的,因而在兩級中具有組成和功能均不相同的微生物種群;
(3)*以*負荷運行,其污泥負荷率從大于2.0kgBOD/(kgMLSS˙d),水力停留時間為0.5h左右,對不同進水水質,*可選擇以好氧或缺氧方式運行;
(4)B級則以低負荷運行,其污泥負荷率從小于0.3kgBOD/(kgMLSS˙d)。
高濃度是指廢水中含有的有機物較多,其表征為COD值較高,往往過萬。對于此類廢水單純依靠好氧生物處理是無法實現達標排放的。高氨氮是指水中含有NH4+較高,其對厭氧產甲烷過程有十分強烈的抑制作用。難降解是指廢水中可直接被微生物利用的成分較少,B/C值較低,不適宜采用生化法處理,往往需要進行預處理來提高其生化性。水處理工作者經過多年研究,對于處理以上單一方面特點的工業廢水,已有較成熟的工藝。但隨著工業生產的產量化及產品的多樣化,現在的工業廢水往往同時具有以上三種特點,原有成熟的處理工藝已遠遠不能滿足此類廢水達標排放的要求。與此同時,公眾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國家對于環境問題日益重視,法律法規也愈加嚴格,此類廢水的存在足以羈絆一個企業的發展與壯大,成為每個面臨此類問題企業的發展瓶頸。
我公司針對此類工業廢水的水質特點,主體依托于生物處理方法,采用研發的污水處理技術,設計高效厭氧反應器(HAF)+流離生物反應器(FSBBR)+ 強化型膜生物反應器(MEBR),對不同行業的高濃度,高氮氮難降解工業廢水進行多次現場實驗,均取得了成功,相關的治污技術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