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玉環智拓儀器科技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倉庫溫濕度監控系統,冷庫溫濕度監控系統,庫房溫濕度監控系統 |

聯系電話
![]() |
玉環智拓儀器科技有限公司
主營產品: 倉庫溫濕度監控系統,冷庫溫濕度監控系統,庫房溫濕度監控系統 |
聯系電話
2013-7-20 閱讀(2440)
五、鼓勵發展農村教育的政策
1、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免費政策。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從2008年開始實行全免費政策。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免費是指除按規定向自愿住校和自愿在校就餐學生收取住宿費、伙食費外,不得再向學生收取其它費用。
2、“兩免一補”政策。是對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免雜費并補助家庭貧困寄宿生生活費和對城鎮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雜費并補助家庭貧困寄宿生生活費的一項政策。農村學生從2007年春季開始免雜費,秋季全體享受免費教科書。城鎮學生從2008年春季開始免雜費。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標準:小學生每生每天補助2元,初中生每生每天補助3元,學生每年在校天數均按250天計算。按在校寄生的1/3確定。
3、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就讀城區學校的政策。進城務工就業農民子女要求在城區中小學就讀,由其父母或監護人持證件、戶口簿、城區的暫住證、父母進城務工證明(有效勞務合同)和原就讀學校出具的學籍證明等材料向服務區范圍學校提出申請,經核查批準后,就近免試入讀。凡符合就讀條件的進城務工農民子女,各學校不得拒收。
六、其它方面的政策
1、戶用沼氣池建設。今年我市計劃任務11000口,有10065口進入國家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國債項目資金850萬元,補助標準800元/口;未列入國家農村能源沼氣國債項目的,由省、市、縣三級地方財政按800元/口補助標準進行補貼。
2、擴大農業保險試點范圍。在2007年對水稻、棉花、能繁母豬實行農業保險試點基礎上,2008年增加油菜種植和奶牛養殖兩個險種,同時適當擴大水稻種植保險的試點范圍,加大財政補貼力度。
3、實施農產品“綠色通道”政策。2008年4月1日至12月31日,對在我省境內的全國“綠色通道”上行駛的整車合法裝載鮮活農產品的車輛一律免收車輛通行費。整車合法裝載我省生產的鮮活農產品的我省車輛在不屬于全國“綠色通道”的我省其它收費公路上行駛,一律免收普通公路車輛通行費,減半收取高速公路車輛通行費。
七、實施支農惠農政策的意義
一、加大對“三農”的財政投入,能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強化國民經濟的基礎,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
二、對農業的“多予少取”,能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使之有能力進行更好地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能提高農村的消費需求,啟動農村市場,進而擴大內需;
三、加農村教育文化衛生等經費,有助于提高農民的素質,進而提高農業生產力的水平;
四、系列的支農惠農政策,使農民進一步分享社會發展的成果,體現社會公平,也為新農村建設與和諧社會的構建奠定物質基礎。
支農惠農政策指政府為了支持農業的發展、農技推廣、提高農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推動農村的可持續發展而對農業、農民和農村給予的政策傾斜和優惠。
中國政府自2000年以來提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的政策。 主要有以下幾項:
(一) 制訂一系列有效的、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
(1)推行農村稅費改革,取消農業稅,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2)實施對種糧農民實行直接補貼,增加對良種補貼、農機具補貼和重大農業技術推廣專項補貼,以調動廣大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切實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3)政府通過價格杠桿,切實保護廣大農民的經濟利益。 (二) 繼續加大農田水利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
(三) 繼續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加速農業市場化和現代化進程:
(1)不斷通過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和人們消費結構的變化引導農產品結構調整。 (2)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進程。
(3)在有條件的地區,特別是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不斷探索農地使用權流轉的形式,通過“土地入股”等多種形式加大農地使用權的流轉力度,不斷擴大農業生產經營規模。
(四) 疏通農村富余勞動力和農村人口轉移的渠道,為此有關部門制訂了一系列推進多渠道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的政策措施。
(五) 堅持把農村教育擺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在落實“兩基”(基本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基本消除青壯年文盲)的基礎上,加快農村教育的全面發展。
(六) 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
一、鼓勵發展農業機械化事業的政策
2008年,國家財政加大了農機購置補貼力度,今年中央財政安排我省購機補貼專項資金1.9億元,加上省財政配套安排700萬元,全省購機補貼總規模達到1.97億元,比去年9700萬元增加一倍。重點補貼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兼顧油料作物、經濟作物、林果業、畜牧漁業的生產機械化。我市目前已到位資金1860萬元,其中購機補貼資金1050萬元,農機裝備推進項目資金810萬元(農機裝備推進項目實施參照購機補貼項目執行)。
1、農機購置補貼對象。實施范圍擴大到全市所有農業縣市區,補貼對象為納入范圍內符合補貼條件的農民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專業合作組織。
2、補貼標準。按照財政部、農業部《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財農〔2005〕11號)和省農機局、省財政廳《浙江省2008年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實施方案》規定,使用中央補貼資金的補貼標準補貼率不超過機具價格的30%,且單機補貼額不超過5萬元。一戶農民年度內享受補貼的購機數量原則上不超過一套(4臺,即1臺主機和與其匹配的3臺作業機具);具備一定規模的農機服務組織(指縣鄉服務隊,大型農機站)年度內享受補貼的購機數量原則上不超過三套(12臺,即3臺主機和與其匹配的9臺作業機具)。一戶農民(漁民)年度內補貼購置增氧機、投餌機、清淤機不超過6臺、6臺和1臺。農業機械購置具體補貼標準:拖拉機類,中央資金補貼30%;耕作機械,中央資金補貼25%;種植機械,中央資金補貼30%,其中插秧機省級資金累加補貼30%;植保機械,中央資金補貼25%;收獲機械,中央資金補貼20%;排灌機械類,中央資金補貼20%;糧食干燥機械,中央資金補貼25%;畜產品機械類,中央資金補貼20%;水產品機械類,中央資金補貼20%—30%;小型拖拉機類,中央資金補貼30%。具體補貼機型的補貼額按全省統一公布的年度補貼目錄執行。
二、移民后扶持政策
1、扶持范圍:后期扶持范圍為大中型水庫的農村移民。其中,2006年6月30日前搬遷的水庫移民為現狀人口,2006年7月1日以后搬遷的水庫移民為原遷人口。轉為非農業戶口的農村移民不再納入后期扶持范圍。
2、扶持標準:對納入扶持范圍的移民按每人每年補助600元的標準扶持。
3、扶持期限:對2006年6月30日前搬遷的納入扶持范圍的移民,自2006年7月1日起再扶持20年;對2006年7月1日以后搬遷的納入扶持范圍的移民,從其完成搬遷之日起扶持20年。
4、扶持方式:采取“一個盡量、兩個可以”相結合的扶持方式。“一個盡量”就是后期扶持資金能夠直接發放給移民個人的應盡量發放到移民個人,用于移民生產生活補助。“兩個可以”就是后扶資金可以實行項目扶持,用于解決移民村群眾生產生活存在的突出問題;還可以采取一部分資金直發、一部分資金搞項目兩者結合的方式。扶持方式的確定要在研究移民村(組)實際情況、堅持群眾路線、堅持自下而上的原則、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聽取移民所在村(組)群眾意見的基礎上確定。
三、鼓勵發展農田水利建設的政策
近年來,國家對水利建設加大了資金投入,今年,國家增加了特大防汛抗旱資金和小型農田水利補助資金20億元,增加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資金20億元;省財政對小型農田水利建設今年安排2億元,比去年增加8000萬元;各類上型號型水庫治理今年安排6.5億元。 1、水庫治理項目。三年內,我市共有45處小一型水庫治理列入了國家計劃,平均補助225萬元/處;共有91處小一型水庫治理項目列入了省計劃,補助標準40萬元/處;小二型28座,每座補助15萬元,五年內縣自行治理的病險小二型水庫有453座。
2、小型農田水利建設。根據我市三年前的水利建設規劃,今年國家、省安排我市小型農田水利建設資金分別為1020萬元和80萬元,共計1100萬元,縣級配套和農民自籌按國家、省級投資額度1∶1配套。今年我市中型灌區末級灌區維修項目,主要是:衡陽縣牛形山灌區末級灌區,祁東縣楊家臺灌區末級灌區,衡山縣新橋灌區末級灌區,耒陽市歐陽海灌區末級灌區;衡東縣、衡南縣、常寧市主要是小農水工程和小水源工程建設。
四、鼓勵發展農村道路的政策
我省農村公路建設按照“村村互通、鄉鎮聯網、城鄉互動”的目標,配合新農村建設,對山區和貧困地區鄉村公路建設,將在資金投入和補助上給予政策傾斜。我市凡納入國家及湖南省規劃的“暢通工程”項目,縣鄉道每公里按15萬元補助,村道每公里按10萬元補助,市級財政每公里平均按3000元進行補助,縣市區財政每公里按1—2萬元補助,不足部分由農民自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