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原子熒光法檢測聚合氯化鋁的優勢

原子熒光光度計是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分析儀器,是國產儀器的驕傲。在國家政策的幫助下,原子熒光光度計的應用范圍已經擴展到食品、藥品、化妝品檢測環境;環境監測;科研教學等許多領域中砷、汞燈重金屬的檢測。例如8月開始正式實施的《GB 15892-2020 生活飲用水用聚氯化鋁》中將原子熒光法作為檢測聚氯化鋁中砷、汞元素的仲裁法,可見原子熒光光度計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今天,金索坤的小編就以檢測聚氯化鋁中汞為例,和您一起比較一下原子熒光法的優勢。
首先,可以檢測聚氯化鋁中汞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GB 15892-2009》中提到的分光光度法。這個方法是將試樣中的汞先用高錳酸鉀氧化成二價汞離子,然后用鹽酸羥胺還原過量的高錳酸鉀。在硫酸溶液酸性環境中,用雙硫腙四氯化碳溶液萃取。萃取液用鹽酸反萃取。保留水層調節pH值4.8~5.5。之后再用雙硫腙四氯化碳溶液萃取汞離子,用氨水洗去過量的雙硫腙,最后用分光光度法測得樣品中汞含量。在《GB 15892-2020》中提到的檢測是氯化鋁中汞的仲裁法是原子熒光法。原理是經消解的試樣在酸性環境下被KHB4還原為原子態汞,由氬氣帶入原子化器,被汞燈激發至高能態,在去活化過程中發出原子熒光,其熒光強弱在一定范圍內與汞含量成線性關系,從而得到聚氯化鋁中汞含量。
兩種測汞方法相比較,相對于原子熒光法相比,分光光度法檢測過程比較繁瑣,需要多次進行萃取與反萃取工作。另外,在萃取過程中用到顏色反應,對檢測員操作的熟練程度要求很大。而且使用到的萃取液四氯化碳有毒,會影響檢測員身體健康。相比之下,原子熒光法的前處理較為簡單,只需要取適量樣品于表面皿,加硝酸煮沸,冷卻后移入容量瓶,加入鹽酸,最后用清水定容即可。不需要顏色反應,也不需要四氯化碳等有毒萃取液。檢測結果穩定對實驗員健康影響小。因此原子熒光法更適合用來檢測聚氯化鋁中的汞。
隨著原子熒光技術的不斷發展,原子熒光光度計的應用范圍不斷擴展。作為擁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子熒光光度計的應用領域正在逐步的擴展。專注于原子熒光光度計的研發以及生產的*企業,金索坤會抓住機遇,為原子熒光應用領域的發展做貢獻。

金索坤產品SK-樂析 測汞型原子熒光光度計/光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