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動態
第二屆ATIM論壇圓滿落幕:共探微生物分析技術與厭氧培養新未來
閱讀:17 發布時間:2025-4-184月11日,“第二屆ATIM 先進微生物分析方法與技術論壇暨厭氧培養技術論壇"成功召開。本次論壇由海寧市高新技術研究院主辦,ATIM 先進微生物分析技術研究所承辦,南京曉莊學院食品科學學院、杭州大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鄭州技術交易市場協辦。
論壇吸引了全國微生物分析檢測技術領域的眾多專家學者,他們圍繞國產化微生物檢測技術的最新進展展開深入交流,探討微生物分析領域發展趨勢,旨在推動食品安全和工業微生物技術領域研究,推動人類健康事業進步。
杭州大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張帆總經理介紹大會背景和出席專家,南京曉莊學院 祝長青教授致歡迎辭。
在論壇上,多位行業專家分享了他們的研究成果與見解,學術氛圍濃厚。
原福建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馬群飛主任《《GB 4789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微生物學檢驗》制修訂進展》
原河南省疾控衛生檢測檢驗中心廖興廣教授《微生物質譜分析技術的應用現狀與未來展望》
杭州醫學院金大智研究員《艱難梭菌培養及診斷新技術進展》
杭州大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張帆總經理《國產微生物鑒定及溯源分型工具進展》
中國計量大學汪雯研究員《食品微生物風險評估與微生物分析技術需求》
長春長光辰英生物科學儀器有限公司李天宇產品經理《菌落原位“去重復"——微生物資源開發新策略》
杭州大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袁宇軒高級工程師《工業微生物質譜國產化進展》
杭州大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馬咸瑩應用科學家《智能厭氧微需氧培養工具進展》
杭州大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程楚涵技術工程師《微生物定量生物學與樣品前處理工具進展》
論壇同期舉行了杭州大微 2025 新品(厭氧、鑒定、質譜、紅外分型)發布儀式和厭氧培養技術俱樂部成立儀式。依托實力強勁的研發平臺和先進技術,杭州大微此次推出一系列黑科技新品。
一、DW-100A-K系列智能厭氧微生物培養系統
此次展出的DW-100A-K系列智能厭氧微生物培養系統為全新版本,針對用戶關心的“培養通量"、“培養速度"、“培養精度"等問題,在往期基礎上做了全面升級:
1、培養時間:由原先的厭氧4分鐘/微需氧2分鐘縮短為厭氧60秒/微需氧15秒
2、培養通量:多罐連續工作(支持4罐同時運行),獨立控制,滿足高通量實驗需求
3、培養精度:氧濃度設定范圍為0-18%,0.1%步進;二氧化碳設定范圍為0-100%,0.1%步進
4、可同時兼顧任意氣體的比例(O?、CO?、H?、N?等),滿足科研場景下的復雜需求
……
新一代智能厭氧微生物培養系統大幅提升產品性能,縮短培養時間,更多維度上節約人力及時間,保護珍貴樣本,真正意義上開啟了厭氧/微需氧培養的新時代!
二、DW-M3040全自動微生物生化鑒定系統
DW-M3040全自動微生物生化鑒定系統為大微基于多年手動型經驗累積的集大成者,依據比色、比濁動態分析原理進行菌種鑒定分析,還支持終點法、閾值法、動態分析法、連續自動檢測等測定。
系統配備更自動化的操作流程,更智能的數據比對功能,真正做到“樣本進,結果出",鑒定結果迅速且精準輸出和配套板卡通量擴容。操作板卡加樣讀取交予機器,避免誤差;全程板卡條碼追蹤,整流程跟隨溯源;軟件界面一目了然,操作清晰簡便,多層次多維度提升效率。
三、DW-MS 5500型 飛行質譜微生物快速鑒定系統
系統通過MALDI-TOF質譜儀測得待測微生物的蛋白質指紋圖譜,運用軟件對指紋圖譜進行處理,并和數據庫中的標準指紋圖譜進行比對,完成對微生物的快速鑒定,還可進行聚類分析、耐藥性分析、同源性分析、混合菌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與傳統微生物鑒定技術相比,飛行質譜微生物快速鑒定系統具有操作簡單、快速、通量高、靈敏度高、準確度高、試劑耗品經濟等優勢。
同時,植根于對厭氧微生物研究與應用領域的深刻理解,杭州大微正式發起并成立厭氧培養技術俱樂部。
作為一個專業性的學術與產業交流平臺,厭氧培養技術俱樂部將聯結行業同仁,促進學術交流與技術共享,推動厭氧培養技術的標準化與創新,并致力于構建產學研用緊密結合的生態系統,為厭氧微生物研究及其在各領域的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合成生物學領域高產菌株篩選開放服務平臺
同時,論壇現場還迎來了一個重磅平臺的亮相——“合成生物學領域高產菌株篩選開放服務平臺"。該平臺由鄭州技術交易市場、浙江海寧市高新技術研究院、歌赫生物技術研究(杭州)有限公司、杭州大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杭州星啟創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杭州微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豫醫生科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聯合發起,旨在為合成生物學和生物制造領域篩選出真正優秀的“生產級"菌株。
基于Xmicrobes“陣列式生物反應器"高產菌株篩選平臺,這一創新模式將助力生物制造企業將“優質高產菌株"的開發效率提高10倍,為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Xmicrobes陣列式生物反應器,開創了基于合成生物學理念的菌株開發新范式:基于“升級"攪拌式生物反應器的高通量生產菌株篩選,同時完成發酵工藝參數小試和菌株生產性能預測,結合發酵試驗室DBTL閉環的菌株開發四部曲,助力生物制造企業將“優質高產菌株"的開發效率提高10倍。
多家單位將依托合成生物學領域高產菌株篩選開放服務平臺,通過標準化菌種資源與定制化篩選方案的結合,為更多有志于合成生物學領域發展的創業團隊,在農業領域,功能性食品領域、推動微生物資源開發從實驗室研究向產業化落地的邁進 ,為更多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項目,提供驗證支持和幫助。
先進微生物分析方法開發、標準化與技術應用2025 研究課題立項研討會
4月12日,各位參會代表來到海寧市高新技術研究院進行參觀,工作人員向參會代表們介紹了海寧高研院目前的研究方向及先進技術進展。
隨后,一場聚焦于先進微生物分析方法開發、標準化與技術應用的研討會正式拉開帷幕。本次研討會圍繞多個關鍵議題展開深入探討,包括國產化微生物儀器的開發與應用、微生物靶向性高效篩選的需求與新技術應用,以及微生物分析前沿場景(如識別、分選、富集、鑒定、分型、藥敏等)的聚焦討論。
在研討過程中,與會嘉賓們深入探討了單細胞分選、微流控技術和AI輔助篩選等前沿方法,強調高通量、低成本的解決方案對臨床和工業微生物研究的重要性。針對如何優化篩選效率、降低假陽性率等實際問題,嘉賓們提出了諸多創新思路,并就突破技術壁壘、推動核心設備的自主創新與產業化落地進行了深入探討,為未來微生物分析技術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第二屆ATIM 先進微生物分析方法與技術論壇暨厭氧培養技術論壇成功搭建了跨學科、跨領域的學術交流平臺,匯聚了微生物研究領域的頂尖學者、技術專家與行業先鋒。
通過專題報告、技術研討與實操展示,論壇不僅系統梳理了微生物分析技術與厭氧培養的前沿進展,更以開放協作的氛圍激發了創新思路的碰撞。
這一平臺的意義不僅在于知識的共享,更在于凝聚行業共識、推動技術標準化進程。我們期待與各位同仁再聚首,以技術突破為支點,共同撬動微生物應用研究的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