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從技術裝備到機制標準 地下基礎設施綜合監測技術投入應用
2023年02月27日 16:02:30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江魚 點擊量:5372

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城市地下基礎設施運行綜合監測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順利結題,我國城市地下基礎設施運行綜合監測技術取得新突破,為地下基礎設置監測提供新的技術支撐點。
【化工儀器網 行業百態】近年來,我國地下空間利用率不斷提高,地下基礎設施建設腳步不斷加快,地下空間規模越來越大。據相關數據截至2022年底,我國地鐵運營里程已達8013公里,車站建成數量突破5000座。其中,地下區間長度、地下車站數量占比預計超過90%。
城市地下空間規模越來越大,結構越來越復雜,如何實現地下空間故障及災害精準預測和提前預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仍是一道考題。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城市地下基礎設施運行綜合監測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順利結題,我國城市地下基礎設施運行綜合監測技術取得新突破,為地下基礎設置監測提供新的技術支撐點。
據了解,該項“城市地下基礎設施運行綜合監測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課題由中國鐵建鐵四院主持,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深圳地鐵等15家單位聯合研發,推出城市地下基礎設施運行綜合監測的技術、裝備、系統、平臺、機制、標準,實現地下監測一體化、系統化、完善化。
具體來看,課題組研發了6種實時監測設備、4種巡檢機器人、多個智能診斷平臺,可自動識別9種城市地下基礎設施運營病害,實現覆蓋土建本體、設備系統的生命周期病害風險健康預測。
除此之外,課題組研進行3類集成性工程應用示范,可實現6種災害情境20種事件的風險測度、實時監測、智能巡檢、綜合評估、超前預警、實時告警、科學決策和應急調度,同時系統多維判斷設備故障預警精度大于或等于90%,變形、入侵識別精度大于或等于90%,全息感知響應時間小于或等于1秒。總的來說,該套系統緩解了地下空間災害難預知、不可見的困局,解決了災害難發現、易擴大、難防控的難題。
值得一提的,該項成果在深圳地、重慶、南京等項目中進行了推廣應用,提高了災害過程響應效率,精簡了災害處置環節,總體防災、定災、處災響應時間縮短 37%。
該項成果一方面填補了地下重大災害感知和防控的空白,補齊了軌道交通防災體系短板,切實加強城市地下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工作力度;另一方面推動了物聯網與智慧城市共享,建立完善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機制,推動相關部門溝通共享建設計劃、工程實施、運行維護等方面信息,加快推進基于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改造,提升城市地下市政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和運行效率,助力我國城市地下基礎設施綜合監測技術整體水平提高。
(資料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項目名稱:機車車輛新一代牽引制動測試系統采購項目,項目編號:0747-2540SCCZBA82,招標范圍:機車車輛新一代牽引制動測...2025-05-12 10:47:35
-
為做好2025年度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科學技術獎申報和推薦工作,近日,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發布《關于推薦和申報2025年中國地球物理學會科...2025-05-12 10:39:05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營經濟促進法》擬于今年5月20日起正式施行。2025-05-09 13:22:18
-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安全生產考核巡查辦法》。2025-05-08 14:28:09
-
浙江省科技廳發布《浙江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管理辦法(試行)》,旨在強化基礎研究,促進學科發展,推動人才培養,自2025年6月1日...2025-05-08 10:13:58
-
關注這15類重點情形!三部門聯合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
近日,三部門聯合開展市場準入壁壘清理整治行動,為期半年,結束后轉為常態化機制。2025-05-07 13:47:13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