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加強城市內澇治理 儀器儀表“大顯身手”
2021年06月17日 08:57:47
來源:儀表網 點擊量:6170

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超過60%,城鎮常住人口高達8.5億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地面硬化面積也急劇擴大,部分城市的城區排水系統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歷史欠賬較多,存在排水管網系統不完善、老城區排水標準較低、部分管渠河道淤積嚴重,行洪排澇能力不足等問題,加快推進城市內澇治理,較為重要。
【化工儀器網 行業百態】當前,我國城鎮化率已超過60%,城鎮常住人口高達8.5億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地面硬化面積也急劇擴大,部分城市的城區排水系統建設跟不上城市發展的速度,歷史欠賬較多,存在排水管網系統不完善、老城區排水標準較低、部分管渠河道淤積嚴重,行洪排澇能力不足等問題,加快推進城市內澇治理,較為重要。
加快推進城市內澇治理
城市內澇是指由于強降水或連續性降水超過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內產生積水災害的現象。造成內澇的客觀原因是降雨強度大,范圍集中。同時,城市內澇還受排水設施建設水平、城市發展理念、城市管理水平因素的影響。
此外,造成城市內澇還有,缺乏科學全面的防治內澇規劃,規劃與建設脫節,部分城市雨水排放系統下游排放口未能同期建成,雨水出水口系統不完善;老城區管網管徑小,普遍達不到強降雨的排水要求;管道腐蝕、壞爛、被樹根侵入、垃圾泥漿堵塞;雨水口數量不足、排水渠被人為堵塞、管渠疏通不及時等因素,致使城區每遇強降雨便出現不同程度的內澇等原因。
城市內澇的頻繁發生,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有些還危及到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因此,城市內澇作為一種“城市病”,是人民群眾不希望看到的,也是影響城市安全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城市內澇治理,勢在必行,政策加碼內澇治理。
政策加碼內澇治理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內澇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到2035年總體消除防治標準內降雨條件下的城市內澇現象,并從建設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提升城市排水防澇工作管理水平、統籌推進城市內澇治理等方面,明確了城市內澇治理的重點任務和舉措,提出了確保各項任務落地的保障措施。
此外,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城市內澇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治理城市內澇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將城市作為有機生命體,用統籌的方式、系統的方法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既要找準工程設施的短板弱項,解決內澇治理的最薄弱的環節,又要提升綜合管理水平,確保工程措施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城市已經成為人民美好生活的主要承載地,由于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季風氣候影響,降水季節性分配和空間分布不平衡,一些城市洪澇災害易發多發,危及城市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影響城市安全運行和可持續發展,加快推進城市內澇治理,儀器儀表“大顯身手”。
城市內澇治理儀器儀表“大顯身手”
在關于《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內澇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因此,城市內澇積水監測系統的建設極為必要,尤其是下穿隧道、低洼地帶、城市內河等位置的積水監測。城市內澇積水監測系統既可以為決策機構提供積水點的實時信息,也可以為市政/水務部門的排水調度管理機構提供數據。
另外,使用雨量計能夠實時監測降雨量情況,是掌握度汛區域狀態、預警安全事故、輔助抗汛抗洪的必要手段。雨水口流量計可計量雨水流量與監測雨水水質是雨水控制利用的技術基礎。雨水口流量計是排水管網監測系統建設的重要一環,通過它可及時獲知路面是否有積水、排水是否正常、管道是否堵塞等道路情況,對城市排水管網的管理起到積極的作用。
還可利用自動氣象觀測站的實時雨量觀測數據、雷達定量降水估測數據,根據易澇點的致災臨界降雨閾值開展易澇點內澇的實時監測。實時對積水情況進行智能采集和監控,監控系統即向市政、公安、水務等相關部門自動發送預警信息,提醒及時處理。根據監測情況,相關工作人員可適時啟動城市積澇淹沒模型,開展城市內澇風險評估。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綜合應用物聯網、北斗衛星和通信技術,建立覆蓋全市的城市天氣加密監測和重點積澇隱患點實時水位監測體系,開展城市天氣特別是暴雨的監測、預報、預警技術研究以及城市內澇監測預警和評估技術研究,建立城市天氣特別是暴雨和城市內澇的實時監測、預報、預警和災害評估系統。
結語:城市內澇會對交通安全造成極大影響,還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對城市衛生造成很大的影響,導致合流制溢流污染,還會因長時間浸泡垃圾等產生惡臭,對周邊水體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另外,城市內澇對周邊生態系統的破壞也是極其嚴重的,城市本身處在一個生態環境極為脆弱的體系之中,長期的淹水條件會對動植物生長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因此,加快推薦城市內澇治理,勢在必行,儀器儀表“大顯身手”。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4月28日,由國家能源局組織行業相關機構和專家編制的《中國氫能發展報告(2025)》正式發布。《報告》顯示,2024年我國氫能全年...2025-04-29 15:47:14
-
近日,經國務院同意,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印發《中國履行〈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2025-04-27 14:41:52
-
近日,廣州醫科大學就“廣醫2025年公共衛生學院、基礎醫學院和金域檢驗學院教學實驗室建設儀器設備購置項目”發布公開招標公告,預算金...2025-04-27 09:46:13
-
近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加強重點行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明確重點行業中涉新污染物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和嚴...2025-04-22 09:43:43
-
日前,國碳達峰碳中和計量技術委員會碳排放量計量分技術委員會關于《溫室氣體無組織排放監測系統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的通知,截止時間202...2025-04-21 13:21:53
-
近年來我國生態環保產業持續壯大,日益成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力軍與實現“雙碳”目標的生力軍。全國生態環境保護產業營收規模突破...2025-04-17 15:10:34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